昭纳家书 > > 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张安安张安安)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张安安张安安)
 
        其它小说连载
长篇其他《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男女主角张安安张安安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骄阳似疯”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主要角色是张安安的其他,古代,大女主,职场小说《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由网络红人“骄阳似疯”创作,故事精彩纷呈,本站纯净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597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31 02:00:21。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加班猝死后,我在江南小镇自由了
主角:张安安 更新:2025-10-31 08:02:3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穿越之孤女重生张安安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电脑屏幕上闪烁的“项目进度99%”,
键盘缝隙里还卡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那是她连续加班的第三十六小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
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发出老旧的嗡鸣,像极了她快要撑不住的心跳。指尖在回车键上悬了两秒,
眼前突然炸开一片白光,耳边的键盘声、同事的咳嗽声、领导催进度的微信提示音,
瞬间被无边的寂静吞没。她想喊“等我保存完”,却连张张嘴的力气都没有,
身体像灌了铅似的往下沉,最后落在冰冷的瓷砖上,意识彻底陷入黑暗。
“活一次……好好活一次……”这是她消散前最后的念头。二十多年,她在孤儿院长大,
拼尽全力考上大学,又挤破头进了互联网公司,以为抓住工作就能抓住安稳,
却把自己活成了连轴转的机器,连顿热饭都没好好吃过。再次有知觉时,是被冻醒的。
刺骨的寒意从身下传来,不是写字楼的空调冷风,是带着潮气的、渗进骨头缝里的冷。
张安安猛地睁开眼,入目是发黑的茅草屋顶,几根朽坏的木梁摇摇欲坠,屋顶破了个小洞,
能看见灰蒙蒙的天。身下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硬邦邦的,还扎得人皮肤发痒。
“这是……哪儿?”她撑着胳膊坐起来,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疼,喉咙干得冒火。
环顾四周,这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土坯房。墙皮斑驳脱落,墙角堆着一堆发霉的干草,
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缺了腿的木桌,桌上摆着一个豁口的陶碗,碗里空空如也。
陌生的记忆突然涌进脑海——这里是大秦朝的江南锦绣镇。
她现在的身份是镇上的孤女张安安,父母去年夏天在河运事故中没了,
只留下这间破屋和三枚铜板。昨天夜里她淋了雨,发了高热,昏昏沉沉睡了一天,再醒来,
芯子里就换成了来自现代的张安安。“穿越?”张安安掐了自己一把,
清晰的痛感让她瞬间清醒——不是梦,她真的从996的工位上,
穿越到了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古代孤女身上。两人还是同名同姓,
古代这个张安安也成了孤女,两人也算是同病相怜。她扶着墙走到桌边,
从怀里摸出那三枚磨得发亮的铜板,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这就是她现在拥有的全部家当。
前世她银行卡里还有五万存款,虽然不多,但至少饿不死。可现在,三枚铜板够买什么?
锦绣镇的早市上,一个杂粮馒头都要两文钱。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胃里空荡荡的,
像是在翻江倒海。张安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慌乱——抱怨没用,
前世她能从孤儿院走到互联网公司,靠的不是运气,是不认命。现在虽然换了个时代,
但她脑子里的知识还在,那些做市场运营的经验、自学的食品研发技巧,
总不至于让她在这古代饿死。她走到门边,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是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远处能看见蜿蜒的河流,
河面上飘着几艘乌篷船,空气里满是潮湿的水汽和淡淡的草木香。
和前世钢筋水泥的城市比起来,这里像是一幅慢悠悠的水墨画,可张安安知道,再美的风景,
也填不饱肚子。2 米糕初试锋芒她锁好门,揣着三枚铜板,沿着青石板路往镇口的早市走。
锦绣镇不大,早市却很热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路边的摊位上摆着新鲜的蔬菜、刚捞上来的鱼虾、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
还有卖布料、针线的小摊贩。张安安一边走,
一边飞快地观察——镇上的吃食大多是传统的馒头、包子、粥品。根据之前的记忆,
发现这里的食物调味单一,要么是淡而无味,要么是咸得发苦。卖茶的铺子不少,
但茶叶都是散装的,用粗布袋子装着,看起来灰蒙蒙的,而且镇上的人都说,
茶叶放不了多久就会受潮发霉,茶农们每年都要因为这个亏不少钱。还有卖胭脂水粉的小摊,
胭脂只有一种正红色,粉质粗糙,涂在脸上又干又卡粉,一看就不好用。这些“缺点”,
在张安安眼里,全都是机会。她走到一个卖糙米粉的摊位前,糙米粉是镇上最便宜的粮食,
一文钱能买一大碗。摊主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见张安安是个小姑娘,还多给了她半勺。
张安安道谢后,又花两文钱买了一小块陈皮——这是她刚才在药材铺看到的,虽然有点干,
但香气还在。回到破屋,张安安先烧了点热水,把糙米粉用热水泡软,
然后放在锅里蒸了半个时辰。等米粉蒸得软糯,她把陈皮掰成小块,用石臼捣成粉,
又从院子里摘了几片洗净的薄荷叶,也捣成碎末。她把蒸好的糙米粉倒在石臼里,
加入陈皮粉、薄荷叶碎,再滴几滴自己榨的柠檬汁——院子里有棵野生的柠檬树,果子不大,
但酸度很足。然后用力捶打,直到米粉和调料完全融合,形成有韧性的米团。接着,
她把米团分成小块,捏成薄薄的米糕形状,放在锅里用小火煎。很快,
锅里就飘出了陈皮的清香和薄荷的清凉,还有淡淡的米香。等米糕煎得两面金黄,
外皮微微发脆,张安安把它们盛出来,又用剩下的陈皮煮了点糖浆,淋在米糕上。
一盘“陈皮薄荷米糕”就做好了。金黄的外皮,淋着琥珀色的糖浆,咬一口,外皮酥脆,
内里软糯,陈皮的甜香、薄荷的清凉、柠檬的微酸,在嘴里层层递进,一点都不腻。
张安安自己先吃了一块,满足地眯起眼睛——这味道,比前世公司楼下卖的网红糕点还好吃。
不敢多吃,把米糕妥帖放好后,又在家里翻找了一些食物,乱七八糟煮了一锅,
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吧。第二天一早,张安安顶着晨露,
把剩下的八块米糕装在一个干净的竹篮里,去了早市。她没敢摆摊,
只是在一个卖包子的摊位旁边站着,小声吆喝:“陈皮薄荷米糕,清爽不腻,一文钱一块嘞!
”一开始没人理她,路过的人要么匆匆走过,要么好奇地看一眼,又摇摇头走开。
张安安不气馁,她知道新产品需要试吃。正好旁边包子铺的老板娘走过来,
张安安赶紧拿起一块米糕递过去:“李婶,您尝尝,不要钱,要是好吃您就帮我多说说。
”李婶是个热心人,接过米糕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哎呀,这米糕好吃!有陈皮的香,
还有点凉丝丝的,比我家的甜包子还爽口!”这话被旁边几个买菜的大婶听到了,
纷纷围过来:“真这么好吃?给我也来一块!”“我也要一块!”张安安赶紧拿出米糕,
一文钱一块,没一会儿,剩下七块米糕就卖光了。手里攥着刚赚的七文钱,
张安安的心里踏实了不少——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的几天,
张安安每天都做陈皮薄荷米糕去早市卖。她还根据顾客的反馈,
调整了配方:有的老人觉得薄荷太凉,她就减少薄荷的用量;有的小姑娘喜欢更甜的,
她就多熬点糖浆;还有人说想带回去给家人吃,她就用干净的油纸把米糕包起来,方便携带。
生意越来越好,每天的米糕都不够卖。张安安算了算,短短五天,她已经赚了一百多文钱。
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能攒下钱买更多的原料。但她知道,只靠米糕赚不了大钱,
得找新的突破口。3 密封罐的商机这天下午,张安安卖完米糕,没直接回家,
而是去了镇上的茶叶铺。铺子里的掌柜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愁容。张安安进去的时候,王掌柜正对着一堆受潮的茶叶叹气。
“王掌柜,您这茶叶怎么了?”张安安走过去问。王掌柜抬头看了她一眼,
无奈地说:“还能怎么?天太潮,这茶叶放了没半个月就潮了,喝着一股子霉味,卖不出去,
只能扔了。”“您就没想过怎么保存吗?”张安安追问。“怎么没想?用坛子装,
用石灰吸潮,都试过了,没用。”王掌柜摇摇头,“每年到了梅雨季,我们这些卖茶的,
都要亏不少钱。”张安安心里一动——这正是她的机会。前世她在食品公司实习的时候,
学过密封干燥的保存方法,用来保存茶叶再合适不过。她对王掌柜说:“王掌柜,
我有个办法,或许能让茶叶保存得更久,您要是信我,我可以试试。”王掌柜愣了一下,
看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心里有些怀疑,但想到那些受潮的茶叶,
还是点了点头:“行,你要是能成,我必有重谢。
”张安安从王掌柜那里拿了一斤受潮的茶叶和一斤新茶,回到家就开始试验。
她先把受潮的茶叶放在竹筛里,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然后找了几个干净的陶罐,
在陶罐底部铺上一层干燥的木炭,木炭上面铺一层油纸,再把晾干的茶叶装进去,
最后用蜡把陶罐的封口封死——这样既能防潮,又能隔绝空气,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为了保险起见,她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一个陶罐用她的方法密封,
另一个陶罐用传统的方法装茶叶,都放在院子里潮湿的角落。七天后,
张安安带着两个陶罐去了茶叶铺。她打开传统方法保存的陶罐,里面的茶叶已经开始发潮,
摸起来软软的,还有点霉味;而用她的方法保存的陶罐,打开后茶叶还是干燥的,
闻起来清香扑鼻,和新茶没什么区别。王掌柜惊呆了,他拿起茶叶仔细闻了闻,
又泡了一杯尝了尝,激动地抓住张安安的手:“成了!真的成了!张姑娘,
你可帮了我大忙了!”张安安笑着说:“王掌柜,这方法不仅能保存茶叶,
还能用来保存其他容易受潮的东西,比如药材、干货。要是您愿意,我们可以合作,
我教您做密封罐,您负责卖,赚的钱我们三七分,您七我三。”王掌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立刻找了镇上的陶匠,按照张安安的要求制作密封陶罐,罐口设计成螺旋状,
方便打开和密封,还在罐身上印上“防潮密封罐”的字样。密封罐一经推出,
就受到了镇上商户的欢迎。茶农、药材商、干货铺的老板,都来抢购,没几天就卖断了货。
王掌柜赚得盆满钵满,按照约定给了张安安一笔分红,
张安安手里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比卖米糕赚得快多了。但张安安没有满足,
她又把目光放在了次等茶上。王掌柜告诉她,每年茶农都会产出很多次等茶,
这些茶叶品相不好,味道也差,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当柴火烧。张安安却觉得可惜,
次等茶虽然品相差,但香味还在,要是能加工一下,说不定能变成好东西。
她想起前世很火的袋泡茶,方便携带,冲泡简单,很适合赶路的客商。于是,
她把次等茶磨成细粉,然后加入晒干的桂花、茉莉花、玫瑰花,混合均匀,
再用干净的棉纸做成小袋子,把茶粉装进去,封好口,做成了“花香袋泡茶”。
为了推广袋泡茶,张安安去了镇上的码头。锦绣镇是江南的水运重镇,
每天都有很多商船停靠。船上的客商赶路辛苦,大多喜欢喝茶提神,但带茶叶不方便,
也没有功夫煮茶。张安安把袋泡茶免费送给客商试喝,告诉他们只要把茶袋放进热水里,
泡一炷香的时间就能喝。客商们一试,发现这袋泡茶不仅方便,而且味道清香,
有桂花的甜、茉莉的香,喝起来很舒服。于是纷纷掏钱购买,有的客商一次就买几十包,
说要带回去给伙计们喝。袋泡茶的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张安安给它取名“安记袋泡茶”,
还设计了简单的包装——用印有柳叶纹的油纸把茶袋包起来,既好看又能防潮。
“安记”这个名字,是她特意取的,既是她现在和之前的名字,
也暗含着“安居乐业”的意思。生意越做越大,张安安租下了镇上临街的一间铺面,
把原来的破屋改成了作坊,雇了几个镇上的孤女帮忙。
她教她们如何筛选茶叶、制作袋泡茶、包装产品,
还引入了前世的绩效考核制度——干得多、干得好的女工,
能拿到额外的奖金;每个月评选“最佳员工”,奖励一匹布料或者一双新鞋。
女工们都是孤女,以前没人疼没人爱,现在不仅能拿到工钱,还能得到奖励和认可,
干活格外卖力,作坊的效率越来越高。张安安还特意请了镇上的账房先生,
教女工们记账、算数,让她们不仅能赚钱,还能学本事。锦绣镇的人渐渐知道张安安的名字,
知道这个孤女不仅自己发了财,还带着其他孤女一起过日子,都对她刮目相看,
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们。但树大招风,张安安的生意好了,难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镇上的富商刘老爷,是做绸缎生意的,见张安安的“安记”做得风生水起,心里很不舒服。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