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纳家书 > > 玉符录(匕首沈彻)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完本小说玉符录匕首沈彻
 
        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玉符录》“心中一座桥”的作品之一,匕首沈彻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全文精彩选节:男女主角分别是沈彻,匕首,苏凌的悬疑惊悚,推理小说《玉符录》,由新晋小说家“心中一座桥”所著,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感人瞬间,本站无弹窗干扰,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509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31 20:04:00。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玉符录
主角:匕首,沈彻 更新:2025-10-31 21:33:3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1章:苏州驿馆夜来客大中十三年秋,苏州被连雨裹了整三日。
城南驿馆外的青石板路吸饱了水,泛着乌沉的光,踩上去能听见 “咕叽” 的闷响,
混着巷尾酒肆漏出的胡琴声,倒成了这雨天里唯一的活气。驿馆檐角垂落的雨线织成密帘,
把廊下两盏红灯笼晕得只剩一团暖红,雨丝打在灯笼纸上,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
比馆内沈彻抄录税目的毛笔划过纸页的 “唰唰” 声还清晰些。沈彻坐在靠窗的案前,
指尖捻着册泛黄的税册,
指腹蹭过纸页上被雨水洇模糊的 “苏州织造局” 字样 —— 案上摆着盏冷透的粗瓷茶,
杯沿结着圈浅褐茶渍,旁边放着个朱砂碟,碟沿沾着半干的朱砂,
是前几日抄录税目时剩下的;墙根挂着块褪色木牌,刻着 “苏州税吏沈彻”,
木缝里嵌着去年梅雨季的霉斑,牌角还缺了块,是去年被闹事的粮商撞坏的。
他穿的青布襕衫领口磨出了毛边,袖口还打着个青布补丁,风从窗缝钻进来,
掀得衣摆轻轻晃;方巾束着的发间,一角沾着点玄痕,
是前几日沾了朱砂没擦干净的;右手食指第一节有层薄茧,
是当年在大理寺握笔断案磨出来的,如今虽只当税吏,却仍习惯把断柄匕首别在腰间,
连指腹都带着点铁屑的凉意。驿馆的门 “吱呀” 响了声,进来个挑着货担的货郎,
蓑衣上的雨水滴在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货郎往炉边凑了凑,嗓门压得低:“沈评事,
这雨怕是还要下到明日,您要的草纸,我给放门口了。” 沈彻点头应着,
目光却落在货郎蓑衣下的衣角 —— 那衣角沾着点青泥,是城西乱葬岗附近才有的土色,
可货郎说自己刚从城东来。他没点破,只道:“劳烦了,钱明日给你。” 货郎应了声,
挑着担匆匆走了,出门时还特意瞥了眼沈彻案上的税册,脚步却比来时快了些。“叩叩。
”轻叩声混在雨声里,若不仔细听,几乎会被雨打灯笼的 “沙沙” 声盖过去。沈彻抬眼,
见驿馆那扇脱漆的木门被推开半寸,一道裹着蓑衣的人影立在雨里,斗笠压得极低,
只露半张下颌,胡茬上还挂着雨珠,指节粗大,虎口有层厚茧 —— 像是常年握刀的人。
那人递进来个油纸包,油纸被雨浸得发沉,边角还滴着水,
声音压得像雨丝般细:“东宫密信,沈评事亲启。
” 话落没等沈彻追问 “东宫为何寻我”,蓑衣人影便转身扎进雨巷,
青石板上留下两行浅淡的足印 —— 足尖朝东,步幅极小,落地时脚跟先沾地,
是军中人才有的走法,不过一息,就被斜斜的雨丝冲得没了痕迹。沈彻拆开油纸包,
里头裹着一卷素笺,还有块巴掌大的白玉。素笺用的是东宫专用的蚕茧纸,质地细密,
对着光看能看见纸里嵌的细蚕丝,封皮盖着枚铜印,方方正正二寸见方,
印文是 “东宫之印”,刻痕深而规整,
边角还留着点磨损 —— 他当年在大理寺核验东宫文书时,曾见过这枚印的拓片,
连磨损的纹路都分毫不差,那是前年太子宴请百官时,印泥沾了沙粒磨出来的。展开素笺,
字迹却写得潦草,墨痕有些洇开,像是落笔时手在抖,
连 “君” 字的最后一笔都拖了道长痕,末尾连个 “臣” 字落款都没有:“玉符失窃,
太子被囚,三日内寻回,可复君职。”指尖碰着那半块白玉时,沈彻的指节猛地攥紧,
玉的凉意透过指腹渗进骨缝。玉的边缘有处崩口,断面齐整,像是被硬物砸断的,
断口旁刻着半朵牡丹 —— 花瓣纹路细腻,是东宫器物常用的 “缠枝牡丹纹”,
他曾在太子赏赐给大理寺的玉佩上见过,连花瓣的层数都一样,都是六层。
沈彻把素笺平摊在案上,指尖按着 “三日内寻回” 那几个字,
心里把线索拆解得一层比一层深:第一层疑,字迹潦草。东宫属官素来受严苛训练,
连日常抄录的《礼记》都写得工工整整,怎会在关乎太子安危的密信里如此失态?
是写信时被人监视,还是急着传递消息,连斟酌字迹的时间都没有?第二层疑,无署名。
既来求他这个被贬三年的罪臣相助,又为何藏着身份?若是东宫亲信,
大可光明正大地报上名号,让他安心;如今这般遮掩,是怕被宦官马元贽的人察觉,
还是根本不想让人知道,这信是从东宫递出来的?第三层疑,关联不明。
他三年前因 “错判忠良案” 被贬到苏州,那案子是马元贽一手策划,找了份伪造的证词,
逼他判了张俭死罪,跟东宫玉符毫无牵扯。如今东宫突然递来密信,是真的知道他蒙冤,
想借他断案的本事寻玉符,还是马元贽设的局,想让他 “私通东宫”,再定个死罪?
沈彻想起当年在大理寺断的 “城南盗玉案”,那时也有块刻着牡丹纹的玉佩,
最后查出是盗匪仿造东宫器物作案。如今这半块白玉,会不会也是仿造的?他把玉凑到灯前,
借着红光细看 —— 玉的内里有层极淡的水纹,是和田白玉才有的特征,
仿造的玉绝没有这种纹路。看来玉是真的,那信里的话,倒有几分可信。
掌心忽然触到腰间的断柄匕首,铁柄的凉意透过布帛渗进来。
沈彻的眼前晃过张俭临刑那天的模样 —— 那老臣被绑在刑台上,头发散乱地贴在脸上,
脖子上还留着狱卒打的血痕,却仍扯着嗓子喊 “匕首为证”,阳光照在他递出的匕首上,
闪着刺目的寒芒,可没等旁人看清,就被神策军的刀劈落在地,匕首断成了两截,
一截不知去向,另一截被他藏在身上,成了如今这断柄匕首。“张俭的冤屈还没洗清,
若这密信是宦官的局,我一着错,恐怕连翻案的机会都没了……” 他正沉想着,
窗棂突然传来 “咔嚓” 一声裂响,像是被什么硬物撞了下,接着就是 “哗啦” 一声,
窗纸被划开个口子。一道黑影猛地破窗而入,黑衣蒙着面,只露双闪着凶光的眼睛,
手里的长刀带着风,直劈向案上的素笺!沈彻反应极快,左手抽过手边的税册挡在身前,
右手下意识摸向腰间的断柄匕首 —— 长刀劈在税册上,“哗啦” 一声,
册页被刀刃划得纷飞,有几页还带着刀痕,飘落在雨里,沾了水就沉了下去。刺客见没劈中,
手腕一转,长刀改劈为刺,直扎沈彻的胸口!沈彻往旁边一躲,椅子被他带得翻倒在地,
撞在墙上发出 “咚” 的一声响。就在这时,檐角突然坠下道银链,像灵蛇似的缠上刀身,
一圈、两圈、三圈,链扣 “咔嗒” 一声卡在刀缝里,把刀身牢牢锁住。
刺客的手腕猛地一沉,想把银链甩开,可银链却越缠越紧,他抬头往檐角看,
却只看见道玄色身影一闪而过。沈彻趁机摸起案上的朱砂碟,
往刺客脸上掷去 —— 朱砂洒了刺客满脸,他 “啊” 地叫了声,伸手去擦,
银链趁机往上一拉,长刀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刺客察觉受制,
左手从袖里摸出个漆成黑色的烟雾弹,往地上一掷。“砰” 的一声,
灰白的浓烟瞬间漫满驿馆,呛得人睁不开眼,还带着点硫磺的味道。沈彻屏住呼吸,
右手握着断柄匕首,贴墙站着,听见窗外传来 “踏踏” 的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远,
像是刺客在往城东逃。他想追出去,可浓烟没散,怕中了埋伏,只能扶着墙慢慢走,
等烟一点点散了,屋里已没了刺客的踪影。沈彻蹲下身,
仔细检查屋里的痕迹 —— 长刀落在地上,刀身上刻着个极小的 “马” 字,
是神策军兵器的记号;窗下留了片青布屑,布是粗麻布,织着同样的 “马” 字纹,
针脚细密,是神策军服饰专用的纹样,他当年在长安见过不少神策军,
对这纹样记得清楚;墙角还有点没散的硫磺粉,跟烟雾弹里的味道一样。刀落,册散。链响,
人逃。沈彻弯腰拾起布屑,指尖摩挲着那个 “马” 字,
指腹能摸到布纹的粗糙 —— 苏州城里,敢用这种纹样的,只有宦官马元贽手下的神策军,
其他人若是用了,便是谋逆的罪名。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雨下得更急了,
雨丝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把驿馆门口的泥地冲得一片狼藉。巷口的老槐树下,
有个卖馄饨的摊子还没收,摊主正往炉子里添柴,火光映着他的脸,倒有几分眼熟。忽然,
沈彻瞥见巷尾闪过道玄色身影 —— 那人穿着劲装,腰间挂着对月牙形的刀鞘,
鞘身是玄铁做的,反射着驿馆灯笼的光,脚步极轻,踏在青石板上竟没什么声音,
走的时候还回头往驿馆看了眼,鬓边的银簪闪了下,转瞬就隐在雨幕深处,没了踪迹。
那布屑上的 “马” 字,到底是刺客不小心留下的,还是故意让他看见的?巷尾的玄衣人,
既然出手帮了他,为何又不肯露面?是东宫的人,还是别的势力?还有那个货郎,
明明从城西来,却谎称从城东来,他是不是在监视自己?沈彻握着半块白玉,
指腹蹭过崩口处的冰凉,又摸了摸腰间的断柄匕首,只觉得这苏州的雨,
比三年前长安雪天的风,还要往骨头里钻 —— 这雨里藏着的秘密,
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他把素笺和白玉收进怀里,又捡起那片青布屑,夹在税册里,
决定明日一早就去城西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刺客的踪迹。
第2章:双月刃破青麟谜次日天未亮,苏州城西的雨还没停。沈彻揣着素笺与白玉,
裹紧青布襕衫往城西走 —— 城西多是工坊与货栈,玉器商王元宝的铺子便在巷尾第三家。
青石板路被夜雨泡得更滑,脚边不时溅起浅水花,巷口卖馄饨的摊子已收了,
只剩炉边残留的几星炭火,被雨打湿后冒着细弱的烟絮。“沈评事留步。
”身后传来清冽的女声,沈彻猛地转身,
右手摸向腰间断柄匕首 —— 只见玄色劲装的女子立在巷口,腰间双月刃鞘泛着冷光,
鬓边银簪在晨雾里闪着微光,左眉那道浅疤格外显眼。是昨晚檐角的玄衣人。“阁下是?
” 沈彻指尖按在匕首柄上,目光扫过女子的鞋尖 —— 鞋面沾着点火场灰,却没有泥,
显然是轻装赶路。“青麟阁苏凌。” 女子声音没带半分暖意,右手按在刃鞘上,
“阁中长老被神策军囚了,罪名是‘盗东宫玉符’。而那长老,正是当年铸造玉符的工匠。
”沈彻瞳孔微缩,指尖从匕首上移开:“你怎知我在查玉符案?又为何找我?
”“昨晚驿馆外,我见你查刺客留下的‘马’字纹布屑。” 苏凌往前两步,
晨雾裹着她的衣摆,“长老入狱前留话,
说玉符案只有前大理寺评事能破 —— 他认得你当年断案的笔迹,知道你蒙冤。
” 她从怀中摸出块木牌,牌上刻着 “青麟” 二字,边缘有细微的玉器打磨痕迹,
“这是长老的令牌,你看牌角的磨痕,是常年握玉留下的。”沈彻接过木牌,
指腹蹭过磨痕 —— 确实是常年与玉器打交道的人才有的痕迹,
与他当年见过的玉匠工具上的磨损一致。“长老既为玉匠,为何会入青麟阁?
”“青麟阁本就收纳前朝工匠与文臣后裔,护他们避祸。” 苏凌的目光落在沈彻怀中,
“你有半块玉符碎片?我能辨出它的出处。”沈彻取出白玉,苏凌凑到晨雾里细看,
指尖点在崩口处:“这是‘西域寒玉’,当年铸造玉符时,只采了三块,一块做了东宫玉符,
一块给了长老留作样本,还有一块……” 她顿了顿,“三年前被宦官马元贽借走,
说是要做‘镇宅玉’,至今未还。”“西域寒玉?” 沈彻忽然想起第 1 章账本的伏笔,
“我曾见玉器商账本提过,东宫采买过这玉料。”“那账本必是假的。
” 苏凌转身往巷尾走,“王元宝的玉器商行昨晚被烧了,去看看或许能找到线索。
”两人穿过两条巷,便见前方一片焦黑 —— 王元宝的商行只剩半面残墙,木梁烧得蜷曲,
冒着被雨浇透的白烟,地上的积水泛着油光,混着破碎的玉屑。
冯至式的意象在此铺展:残垣上的焦木挂着雨珠,像垂着的泪,白烟裹着焦糊味,
在晨雾里散成淡纱。沈彻蹲下身,指尖沾了点积水里的玉屑 —— 玉屑泛着淡绿,
是苏州本地玉的特征,与西域寒玉不同。“火是昨晚烧的,刚好在刺客袭击我之后。
” 他扒开残垣下的灰烬,指尖触到块硬物,取出一看是块烧变形的木牌,
牌上还留着半枚红色印记,“这是…… 吏部火漆印?”木牌上的火漆印虽被烧得模糊,
但印边的云纹仍能辨认 —— 是《唐六典》记载的吏部专用印纹,方一寸半,
刻 “吏部司印” 四字。苏凌凑过来,指尖点在印纹上:“青麟阁与吏部从无往来,
王元宝一个玉器商,怎会有吏部的木牌?”沈彻把木牌揣进怀里,
目光扫过残墙:“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王元宝私通吏部,要么是有人故意把木牌放在这,
嫁祸吏部。” 他忽然注意到残墙根有个脚印,鞋尖朝东,
鞋底有三道横纹 —— 是神策军军靴的样式,“昨晚烧铺子的,恐怕是神策军。
”“踏踏踏 ——”巷口传来整齐的脚步声,苏凌脸色一变:“是神策军巡逻队,快走!
” 她拉着沈彻往残墙后躲,刚藏好,便见十余名穿青甲的神策军举着长枪走过,
为首的将领腰间佩刀,刀鞘上刻着 “马” 字。“搜仔细点,别让可疑人跑了!
” 将领的声音粗哑,长枪戳着地上的残木,“马中尉有令,城西一带凡与王元宝有往来的,
都抓回去问话!”苏凌按住沈彻的手,低声道:“用‘踏雪步’,跟着我。
” 她足尖点在残木上,身形轻得像片叶,
正是梁羽生笔下 “踏雪步” 的 “雪上飘” 式 —— 步频每秒三步,落地无声,
积水只泛起细微波纹。沈彻跟着她的脚步,才走两步,
便听见身后传来长枪破空声:“那边有人!”一名神策军发现了他们,长枪直刺过来!
苏凌转身,右手抽出双月刃,“银弧斩” 斜挑,刃尖擦过长枪杆,火星溅在积水上。
神策军见状,呼啦啦围上来,苏凌用 “回雪舞” 式闪避,双月刃划出银线,
逼退左右两人:“沈彻,往巷东走!那边有青麟阁的暗哨!”沈彻趁机往巷东跑,
回头见苏凌被三名神策军缠住,双月刃 “月缠腰” 式缠住一名神策军的长枪,猛地发力,
把人甩向另两人。她瞥见沈彻已跑远,足尖点地,用 “落雪定” 式骤停,
掷出银链缠住巷顶的木梁,借力跃上墙,转瞬消失在晨雾里。沈彻跑到巷东,
见苏凌已在一棵老槐树下等他,双月刃上还沾着点青甲碎屑。“你没事吧?” 他问。
“没事。” 苏凌擦了擦刃上的碎屑,“刚才在商行,你有没有觉得那吏部火漆印不对劲?
”“印纹太浅,像是仓促盖上去的。” 沈彻取出木牌,
“而且吏部的木牌怎会随便落在玉器商行?定是有人故意放的,想把水搅浑。”苏凌点头,
从怀中摸出块碎玉:“这是我在商行残垣里捡的,
你看上面的刻痕 —— 是‘缠枝牡丹纹’,但刻得很粗糙,像是仿的。”沈彻接过碎玉,
果然见刻痕深浅不一,与东宫玉符的细腻纹路差太远。“看来有人在仿造玉符,
还故意烧了商行,销毁证据。” 他抬头看向晨雾里的苏州城,“现在要先找到被囚的长老,
才能知道玉符的真相。”苏凌攥紧双月刃,
左眉的疤在晨雾里更显:“长老被关在神策军的西营大牢,守卫极严。
不过…… 我知道有条密道能进去。” 她往巷外走,玄色衣摆在雨里划出弧线,
“但需要你的帮忙 —— 你懂大理寺的狱规,能避开牢里的机关。”沈彻跟上她的脚步,
怀中的木牌与白玉轻轻碰撞。雨还在下,晨雾里传来神策军的吆喝声,
远处的钟楼敲了七下 —— 离三日之期,又近了一个时辰。他摸了摸腰间的断柄匕首,
忽然想起苏凌刚才的话:三年前马元贽借走了第三块西域寒玉,
那会不会就是仿造玉符的原料?而长老被囚,会不会就是因为不肯配合仿造?
第3章:账本里的东宫秘雨势到午后才缓些,变成细密的雨丝,斜斜织在苏州城的上空。
沈彻按苏凌给的地址,穿过三条窄巷,
停在一扇斑驳的朱漆门前 —— 这里是前吏部书吏周明的住处,苏凌说,
此人当年因 “私藏文书” 被罢官,手里可能藏着王元宝的真实账本。
朱漆门上的铜环生了绿锈,沈彻叩了三下,门内传来拖沓的脚步声,
接着是个沙哑的嗓音:“谁啊?”“晚辈沈彻,求见周前辈。
” 沈彻递过苏凌给的信物 —— 一枚刻着 “青麟” 二字的铜片。
门 “吱呀” 一声开了,周明探出头来,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衫,头发花白,
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墨痕改为 “玄痕”,手里攥着块半干的抹布。“青麟阁的人?
” 周明把沈彻让进门,屋里弥漫着淡淡的霉味,正中摆着张旧书案,
案上堆着摞泛黄的文书,一盏油灯昏黄的光,
在雨雾里晕出圈暖影冯至式意象:油灯暖光与雨雾交织,
暗合 “线索藏于昏暗中” 的悬疑感。“坐吧,雨大,路上不好走。
”沈彻坐在案前的矮凳上,目光扫过案上的文书 —— 大多是当年吏部的存档,
纸页边缘都已脆化。“前辈,晚辈是为玉符案来的。” 他取出那枚烧变形的吏部木牌,
“王元宝的商行被烧了,只找到这个,晚辈听说,您手里有他的真实账本?
”周明的手猛地顿了下,抹布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抹布,
指尖微微发颤:“王元宝…… 三年前就开始给我送账本,说万一他出事,让我替他留着。
” 他走到床前,掀开床板,从底下摸出个铁盒,打开铁盒,里面是几册线装账本,
封面写着 “王记玉器行”,字迹工整。“这是近三年的账本,你看看吧。
” 周明把账本推到沈彻面前,“我当年被罢官,就是因为发现马元贽借‘镇宅玉’的名义,
从王元宝那买了块西域寒玉,还让王元宝伪造东宫采买文书 —— 我不肯帮着瞒,
就被安了个‘私藏文书’的罪名。”沈彻翻开账本,纸页泛着陈旧的黄,
墨迹是苏州产的烟墨改为 “烟玄”,字迹虽工整,
却能看出落笔时的犹豫 —— 有些字的笔画微微倾斜,像是怕写重了留下痕迹。
他翻到去年秋的一页,上面写着:“十月初三,东宫采买西域寒玉一块,重五斤,银二十两。
”“就是这页。” 周明指着那行字,“我见过东宫的采买文书,
格式根本不是这样的 —— 东宫采买需有‘东宫监印’,还要两名主事签字,
王元宝这账本上,什么都没有。”沈彻指尖按在 “西域寒玉” 四个字上,
Conan Doyle 式推理逻辑启动:第一步,
—— 账本上的交易记录与王元宝商行的进货记录能对应如三月初五买苏州本地玉十斤,
说明基础信息为真;第二步,找矛盾点 —— 东宫采买西域寒玉的记录,
与苏凌所说 “东宫玉符用的西域寒玉仅三块” 冲突,且采买日期去年十月初三,
恰是马元贽借走第三块寒玉后的一个月;第三步,推导结论 —— 这页采买记录是伪造的,
目的是让 “东宫玉符为仿品” 的真相,被 “东宫曾采买寒玉” 的假线索掩盖。
“前辈,您还记得马元贽借玉的细节吗?” 沈彻抬头看向周明,
“比如玉的大小、有没有刻纹?”周明皱着眉想了想:“王元宝说,那玉是方形的,
有巴掌大,上面刻着点纹路,像是八卦图。” 他忽然一拍大腿,“对了!前几日,
前吏部主事张承来找过我,说他发现马元贽要把那块寒玉做成假玉符,还说要去东宫揭发,
结果……” 他的声音低了下去,“昨天就听说他自杀了,案头还留着块青麟阁的令牌。
”沈彻的瞳孔猛地一缩 —— 张承自杀,案头留青麟阁令牌,
这和第 1 章的线索完全对上!“前辈,张承有没有说,假玉符要用来做什么?
”“他只说,马元贽要借‘玉符失窃’的名义,污蔑太子私藏逆物,再假传遗诏,
立安王为帝。” 周明的声音发颤,“沈评事,你当年的案子,
我也听说了 —— 张俭是被冤枉的,马元贽就是想借你的手,除掉不肯听他话的人。
”沈彻的手攥紧了账本,指腹蹭过纸页上的字迹,
忽然想起张俭临刑前的喊叫声 ——“匕首为证”,那把断柄匕首的柄首刻着 “马” 字,
正是马元贽的记号。“前辈,您知道张承的住处在哪吗?” 他合上账本,
“我想看看他的遗物,或许能找到更多线索。”周明叹了口气:“张承住城南巷,
他家已经被神策军封了,你去了也进不去。” 他从怀里摸出张纸条,上面写着个地址,
“不过他有个相好的,住在城西柳巷,叫柳娘,说不定张承给她留了什么东西。
”沈彻接过纸条,把账本和纸条都揣进怀里:“多谢前辈,
晚辈不会让您白帮忙的 —— 等案子破了,前辈的冤屈,晚辈也会一并洗刷。
”周明摆了摆手:“我老了,不在乎这些了,只盼着马元贽能被绳之以法,别再害更多人。
” 他送沈彻到门口,雨又大了些,青瓦上的雨珠滴落在石阶上,发出 “嗒嗒” 的声,
像是在数着时间冯至式意象:雨珠滴响呼应 “三日之期” 的紧迫感。“路上小心,
神策军最近查得严。”沈彻走出周明家,雨丝打在脸上,带着点凉意。他摸了摸怀里的账本,
又摸了摸那枚断柄匕首 —— 现在已经能确定,东宫玉符是仿品,真玉符或许还在吏部,
而张承的死,绝不是自杀,而是被马元贽灭口。他往城西柳巷走,雨雾越来越浓,
远处的钟楼敲了九下 —— 离三日之期,只剩不到两天了。忽然,他注意到身后有个人影,
跟着自己走了两条巷,那人穿着件灰布衫,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
但沈彻能听见他的脚步声 —— 步幅极小,落地很轻,像是常年练过轻功。是跟踪者?
还是青麟阁的人?沈彻没回头,继续往前走,手悄悄按在腰间断柄匕首上 —— 不管是谁,
这柳巷里,恐怕藏着比账本更重要的线索。
第4章:神策军围捕苏州街苏州街的午后雨势稍歇,青石板路泛着湿冷的光,
酒肆的幌子被风扯得晃荡,溅上的雨珠顺着布纹往下淌。沈彻攥着从旧友处取来的账本抄本,
指尖还沾着墨痕 —— 方才在旧友的书斋里,
两人逐页核对 “东宫采买西域寒玉” 的记录,
墨迹晕染的边缘与账本原页的工整字迹格格不入,仿若是后添上去的。苏凌跟在他身侧,
玄色劲装的下摆扫过路面,带起细碎的水花,左眉的浅疤在天光下若隐若现。
“这抄本里的采买日期,比长老说的玉符铸成时间晚了半个月。
” 沈彻把抄本折好塞进怀里,“显然是有人故意篡改账本,
想让玉符仿品看起来像是东宫自己造的。”苏凌刚要开口,忽然抬手按住沈彻的肩,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