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凌晨西点钟,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收敛了所有的喧嚣,只剩下深沉而缓慢的呼吸。
陈琳就是在这片绝对的寂静中,毫无预兆地睁开了眼睛。
黑暗如同浓稠的墨汁,包裹着卧室里的一切。
窗帘拉得严丝合缝,透不进一丝月光。
她并没有做噩梦,也没有被任何突兀的声响惊扰,就是一种莫名的、仿佛从骨髓深处渗出的清醒感,将她从混沌的睡眠中硬生生拽了出来。
她静静地躺着,试图捕捉这醒来的缘由。
耳边只有自己略显急促的心跳,以及血液在血管里奔流的微弱嗡鸣。
不,还有别的。
一种极其规律、极其轻微的“笃、笃、笃”的声音,正顽强地穿透双层玻璃窗,钻进她的耳膜。
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稳定、精准,像某种精密的机械在运行,又像……某种坚硬物体在砧板上反复敲击的余韵。
陈琳皱起了眉。
这声音,最近似乎常常在这个时间点出现。
她掀开薄被,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无声地走到窗边。
手指捏住厚重的遮光窗帘边缘,轻轻拉开一道窄缝。
视线越过楼下那片在夜色中显得萎靡不振的草坪,精准地投向了对面那栋楼的三楼。
那里,亮着灯。
昏黄、温暖,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温馨的灯光,从一扇窗户里透出来,在沉沉的夜幕中,像一枚被遗忘的、正在缓慢燃烧的琥珀。
那是苏婉家的厨房窗户。
窗户后面,一个纤细的身影正在忙碌。
即使隔着几十米的距离和朦胧的夜色,陈琳也能认出那是苏婉。
她系着一条素雅的围裙,身影在灯光下晃动,动作流畅而从容,仿佛不是在凌晨西点,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准备着一场悠闲的下午茶。
“笃、笃、笃……”那微弱的声音,源头似乎就在那里。
陈琳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床头柜上充电的手机。
屏幕在她触碰下亮起,幽蓝的光映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
04:00:01。
数字跳动着,变成了04:00:02。
一分不差。
她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感,又像水底的浮漂被轻轻触动了一下,晃晃悠悠地浮了上来。
谁会给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凌晨西点整,雷打不动地准备早餐?
锦兰小区算是个中档住宅区,住户大多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他们的家庭。
这个时间点,就连最勤奋的清洁工都还没开始工作,整个小区理应沉浸在一天中最深沉的睡眠里。
可苏婉,这个被几乎所有邻居交口称赞的“完美妈妈”,却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准时在这个诡异的时间点,点亮厨房的灯,开始她一天的“表演”。
陈琳放下窗帘,重新躺回床上,却再也无法入睡。
苏婉是三个月前搬来的,就住在她楼上。
第一次见面是在电梯里,苏婉带着她六岁的儿子轩轩。
那是个极其漂亮的女人,不是那种具有攻击性的明艳,而是像江南水墨画一样,清淡、温婉。
皮肤很白,眉眼弯弯,未语先带三分笑。
她说话的声音也是柔柔的,语速不快,听着就让人心生好感。
“您好,我是刚搬来您楼上的,我叫苏婉,这是我儿子轩轩。”
她轻轻推了推身边的小男孩,“轩轩,叫阿姨。”
那男孩抬起头,陈琳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孩子长得像他妈妈,白净秀气,但那双眼睛……太安静了。
黑漆漆的瞳孔,看人的时候没有任何小孩子该有的好奇和灵动,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你,像两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小声地叫了句“阿姨”,然后就迅速低下头,玩着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孩子有点怕生。”
苏婉抱歉地笑笑,笑容无懈可击。
陈琳当时也没多想,只觉得这母子俩都过于安静整洁了些,像一对精心摆放的瓷人,好看,但少了点烟火气。
后来,关于苏婉的“完美”形象,就在小区里慢慢传开了。
陈琳拿起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名为“锦兰花园幸福邻里”的微信群。
里面充斥着各种团购链接、养生文章和小区通知。
她手指滑动,很快找到了几天前的聊天记录。
当时群里因为垃圾清运车时间太早,噪音扰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几个夜班归来的年轻人和几位睡眠浅的老人各执一词,言辞激烈。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的时候,苏婉的名字跳了出来。
“各位邻居晚上好,打扰了。
关于垃圾车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呢。
早上睡得正香被吵醒,确实很影响一天的心情。
不过清洁师傅们也很辛苦,为了我们小区的环境,天不亮就开始工作了。”
她的措辞永远那么得体,先表示了理解,又点明了对方的辛苦。
“我之前住的小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后来有邻居建议,可以在群里提前一天@一下第二天需要早起的邻居,大家互相体谅,那几天就戴个耳塞或者把窗户关严实一点,暂时克服一下。
毕竟,远亲不如近邻,我们能住在一起就是缘分呀。
[可爱表情]”后面跟着几个邻居的附和。
“苏婉说得对,邻里之间还是要多体谅。”
“是啊,看她把轩轩带得多好,干干净净,又懂事,从来不在小区里乱跑乱叫。”
“咱们小区‘完美妈妈’非你莫属了!”
“同意!
苏婉姐脾气好,又会做事。”
“完美妈妈”。
陈琳看着这个词,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摩挲着。
这个词像是一层光滑的、没有瑕疵的薄膜,将苏婉紧紧包裹起来,隔绝了外界所有的窥探和质疑。
她放下手机,脑海里却浮现出另一幅画面。
那是上周日下午,阳光很好。
她下楼扔垃圾,看到苏婉正带着轩轩在小区中心的小游乐场玩。
轩轩一个人在玩滑梯,不跑也不叫,只是安静地、一遍遍地爬上去,滑下来。
苏婉就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偶尔抬起头看看儿子,脸上带着那种标志性的、弧度恰到好处的微笑。
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大孩子骑着儿童自行车呼啸而过,不小心撞掉了轩轩放在滑梯脚下的一个彩色皮球。
轩轩的动作停住了。
他没有哭,也没有闹,甚至没有去看那个滚远的皮球。
他只是抬起眼,安安静静地看着那个闯了祸、有些不知所措的大孩子。
那眼神,空茫而专注,没有愤怒,没有委屈,甚至没有一丝波澜。
就是那么首勾勾地看着。
陈琳当时离得不算远,心里莫名地升起一股寒意。
那不像一个孩子的眼神。
苏婉立刻放下了书,快步走了过去。
她没有先去捡球,也没有责备那个大孩子,而是先蹲下身,轻轻揽住轩轩的肩膀,声音依旧温柔得能滴出水来:“轩轩,没关系,哥哥不是故意的。
球捡回来就好了,对吗?”
那孩子这才低下头,轻轻“嗯”了一声。
苏婉这才起身,对那个吓呆了的大孩子笑了笑:“没事的,快去玩吧,下次小心一点哦。”
然后她才走过去,捡起那个皮球,用手帕仔细地擦拭干净,递还给轩轩。
母子俩一样的白净,一样的安静,站在午后的阳光里,画面美好得像一幅公益广告。
可陈琳却只觉得那股说不出的怪异感更重了。
那种完美,太过刻意,太过紧绷,仿佛下面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
“笃、笃、笃……”对面厨房的声音,不知何时己经停止了。
陈琳再次撩开窗帘缝隙看去。
苏婉的身影还在厨房里忙碌着,似乎在将做好的食物装盘。
她的动作依旧从容优雅,仿佛刚刚完成的不是一顿凌晨西点的早餐,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陈琳轻轻叹了口气,重新躺好,强迫自己闭上眼睛。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
也许苏婉只是有某种特殊的作息习惯,或者轩轩的身体需要少食多餐,所以才起得这么早。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用一个所谓的“正常”标准去衡量别人,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她试图用这些理性的分析来说服自己。
可心底那个小小的声音却在固执地低语:真的只是这样吗?
那精准到秒的作息,那孩子空茫的眼神,那完美到近乎虚假的家庭氛围……这些碎片化的疑点,像散落在黑暗中的珍珠,被“凌晨西点”这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在她脑海里闪烁着微弱却不容忽视的诡异光芒。
窗外的天色,依旧沉暗如墨。
城市巨兽的呼吸声,似乎也变得沉重起来。
陈琳不知道的是,这看似平常的凌晨窥视,己经为她拉开了一场无尽噩梦的帷幕。
那扇亮着昏黄灯光的厨房窗户,就像深渊悄然睁开的一只眼睛,而她,己经无意识地走到了悬崖边缘,并向下望了一眼。
这一眼,将改变一切。
(第一章 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