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命运转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燃遍大汉山河。
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本就胸怀壮志,见此乱世,更是秣马厉兵,欲在这风云变幻中闯出一番天地。
孙坚身材魁梧,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声如洪钟,天生一副英雄气概。
他治军有方,所率之军纪律严明,在讨伐黄巾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威名远扬。
这日,孙坚正与麾下诸将商议军情,忽有士兵来报:“报!
主公,黄巾贼于宛城集结重兵,似有大动作。”
孙坚一拍桌案,站起身来:“来得好!
我正愁无处寻他们决战。
程普、黄盖、韩当听令,各率本部兵马,随我前往宛城,务必将黄巾贼一举击溃!”
诸将齐声应道:“诺!”
当下,孙坚大军浩浩荡荡向宛城进发。
行至半途,天色渐暗,孙坚下令安营扎寨。
夜晚,孙坚独自在营帐中秉烛观书,思索着破敌之策。
恍惚间,一阵奇异的光芒闪过,孙坚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待回过神来,他竟发现自己脑海中多了许多奇怪的记忆,仿佛是另一个人的人生,而这个人对即将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包括这三国乱世的走向。
孙坚震惊之余,心中亦是大喜,他深知,这是上天赐予他改变命运的契机。
当下,他定下心神,仔细梳理着脑海中的记忆,将那些重要的人物、事件牢记于心。
第二日,大军继续前行,很快便抵达宛城。
城外,黄巾贼营寨林立,旌旗招展。
孙坚登高远望,只见黄巾贼虽人数众多,但军容不整,士气低落。
他心中己有计较,转身对诸将道:“黄巾贼看似势大,实则乌合之众。
程普,你率一千弓弩手,埋伏于敌军左翼;黄盖,你领两千刀斧手,待我军与贼军交战正酣,从右翼杀出;韩当,你随我率中军正面冲击贼营,务必冲散贼军阵型!”
诸将领命而去。
孙坚一声令下,中军擂鼓,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
黄巾军见孙坚军来势汹汹,仓促应战。
孙坚挥舞长刀,左劈右砍,所到之处,黄巾军纷纷倒地。
韩当紧随其后,率军奋勇拼杀。
此时,程普率弓弩手万箭齐发,黄巾军左翼顿时大乱。
黄盖也趁势率刀斧手从右翼杀出,黄巾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
孙坚见敌军己乱,高呼:“将士们,随我杀,剿灭黄巾,为大汉除害!”
全军士气大振,勇猛向前,将黄巾军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经此一役,孙坚威名更盛。
不久后,董卓专权,祸乱朝纲,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共讨董卓。
孙坚率部积极响应,率军奔赴前线。
联军在汜水关前受阻,守将华雄勇猛异常,连斩联军数员大将。
袁绍等诸侯忧心忡忡,孙坚主动请战:“盟主,华雄匹夫,不足为惧,末将愿率本部兵马,取华雄首级!”
袁绍大喜:“文台兄若能斩华雄,此乃联军之幸!”
孙坚回营,点齐兵马,准备出战。
此时,那个穿越者的记忆又在他脑海中浮现,提醒他关羽温酒斩华雄之事。
孙坚心中一动,对身旁的程普道:“程公,我听闻刘关张三兄弟武艺高强,若能得他们相助,破华雄必如探囊取物。
你可去刘备营中,邀他们共破华雄。”
程普领命而去。
不多时,程普带着刘备、关羽、张飞来到孙坚营帐。
孙坚热情相迎:“久闻三位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孙坚之幸。
如今华雄嚣张,我欲出战,三位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关羽拱手道:“孙将军客气,我等愿听将军调遣。”
孙坚大喜,与关羽等人商议一番后,大军开拔,首逼汜水关。
华雄率军出关迎战,孙坚阵中关羽提刀纵马而出,首取华雄。
两人战不数合,关羽手起刀落,斩华雄于马下。
联军士气大振,乘胜追击,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孙坚随联军进入洛阳,此时洛阳城一片火海,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孙坚在城中巡查,偶然间在一口枯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他刚将玉玺捧在手中,那穿越者的记忆再次浮现,提醒他私藏玉玺的后果。
孙坚思索片刻,决定不再如原历史般私吞玉玺,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换取壮大自身的资本。
于是,便有了孙坚带着传国玉玺,前往袁术营帐,以玉玺换取三万大军的一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