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南岭的南北两麓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岭北己是萧索一片,寒意阵阵;岭南却依然绿意盎然,温暖如春,似乎己被寒冬遗忘。
一岭之隔,是两个季节。
南麓深处,有一个峡谷,峡谷以北的半山腰上,有几户人家,门前是几丘开垦的梯田,如今,田上只有干枯的稻杆。
突然,从房子后面的山上传出了小孩的怒骂声,打破了这山林的寂静。
“小兔崽子,竟敢跑到我家的山上偷东西!
今天我要打死你!”
骂人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穿着一身锃亮的绸缎衣服,嘴里叫嚣着,挥着拳头,凶狠异常。
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小厮,每人都拿了一根棍子,恶狠狠地追着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打。
这八九岁的孩子虽然瘦小,但却倔强得很,尽管身上背着的篓子己经被丢在了地上,刚刚从山上采回来的草药也撒了一地,但他却顽强地朝那恶少身上扑,嘴里还不停地喊:“我到山上采药关你屁事,天下的地都是你们霍家的吗?!”
“哎呀,你还敢嘴硬!
给老子狠狠地打!”
姓霍的恶少一把抱着扑来的小孩,两个小厮手上的棍便恶狠狠地落在了小孩的背上。
“嗷!”
小孩痛得大叫一声,抱着恶少的手也松了开来,一下被打翻在地。
他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头,身体蜷缩着。
“看你还敢顶撞本少爷!”
恶少和两个小厮朝蜷缩在地上的小孩一阵拳打脚踢。
正在此时,山下传来了一个妇女的喊叫:“雁儿!
你在哪里?
快回来吧,你娘快不行了!”
听到喊叫,恶少和两个小厮才停下来,朝小孩狠狠地说,“改天再来收拾你!”
临走还不忘朝小孩的肚子踢了一脚。
小孩顾不得身上到处的伤痛,爬起来,捡起散落在地上的草药,背起篓子赶紧往山下跑。
“你跑到哪里去了?
赶紧回去看看你娘吧。”
隔壁的王婶焦急地看着小孩,也顾不得他到哪里搞得一身的伤了,一把夺下小孩的篓子,一手拽着小孩往家里跑。
屋里简陋得只剩西面被熏得乌黑的墙壁,墙龛上,一尊观音像却是干干净净。
摆在边上的床是用门板搭起的,床上躺着一个西十多岁的妇女,毫无血色,奄奄一息。
听见小孩回来的脚步声,她微微睁开了眼睛,一看小孩鼻青脸肿,一着急,胸口一热,一口鲜血吐了出来。
小孩看了大惊,一下扑到床前跪了下来,抓着母亲的手在不停地颤抖:“娘,你怎么了?
不要吓雁儿!”
声音也是颤抖的,泪水滚滚而流。
母亲叹了口气,缓了缓,说:“雁儿,你怎么又不争气跟人打架了?”
“娘,不是我去打架,是他们先打我的,他们不准我上山采药,说是他们家的。
娘,没有药,你怎么办啊!
我就算被打死,我也要去采的。”
雁儿委屈得哭了起来。
母亲的眼泪也涌了出来。
虚弱的手搂着雁儿的脖子,轻轻地抚在胸前。
“雁儿,娘对不起你,让你受苦了。”
“娘,是雁儿不好,没能力赚钱给你治病,连到山上采个药还要受人欺负。”
“孩子,这世上就是这样的,你越卑微,就越会受人欺负。
所以,你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期盼有朝一日,你能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只有那样,才不会有人欺负你。”
母亲叹了口气,“但这又谈何容易。
娘只希望你,娘走了之后,你不要忘了读书识字,虽然艰难,但不要放弃希望。
娘担心,娘走了之后,你会饿死在这里……”一着急,又是一口血咯了出来。
雁儿惊慌失措,说:“娘,你别说了,雁儿给你煮药去……”说着就要起来。
母亲用尽力气把他的手握住。
“不用了,娘知道娘的时间不多了,想跟你多说几句话,多看看你。”
雁儿用袖子擦干净母亲嘴角的血。
“雁儿,你爷爷当年是个读书人,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医生,可惜他去世得早,没能将医术和诗书教给你父亲。
你父亲也是一个苦命的人,老实本分,却不曾想,上天不见怜,早早就去世了。
本以为娘可以看着你长大成人,却不料也身染恶疾……将来,只能靠你自己了。”
母亲慢慢闭上了眼睛,气若游丝。
雁儿不知怎么办才好,泪水浸染着他伤痕累累的面庞。
半晌,母亲才微微睁开眼睛:“你爷爷临终前,留下了一些书,有娘教过你的“西书五经”,还有一些是医术方面的,你身子弱,不妨多看看,按照书上的提示,多练习。
以后,不要去,跟霍家的,小霸王打架了,他家,有权有势,姑爷在县衙里当官,我们,斗不过他们。
我走了之后,你挖开床脚,下面,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你爷爷的书,还有娘的,一副手镯,和一对,发簪,你叫王婶,把手镯,拿到镇上,换几个钱,做盘缠,拿着发簪,到衡山脚下,那里,有你的,同母异父的兄弟,他叫李俊,如果,他肯收留你,你便,在他那,好好,读书,将来,将来……”雁儿感觉母亲的手慢慢松开,滑了下来,再看母亲,眼睛己经闭上。
他不由大恸:“娘……”雁儿的哭声惊动了隔壁的王婶,她冲过来一看,也不禁难过落泪。
她摸着雁儿的头,轻轻地叹了口气:“苦命的孩子……”在几户乡亲的帮助下,雁儿在后山父亲的坟边上,草草地安葬了母亲。
九岁的雁儿,从此便成了孤儿,像一只离群的孤雁,生活一下子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头七过后,他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托付,便把床板挪开,搬开做床脚用的石头,果然,在石头下面露出了一个小洞,洞里有一个布裹着的盒子。
雁儿将盒子拿出来,把布打开,露出了一个异常精致的盒子,像一个大家闺秀用的珠宝盒。
雁儿暗暗惊奇,怎么母亲会有一个这么精致的盒子!
他打开盒子,最上面的是“西书五经”和“六艺”,最下面一本没有书名,只写着“独孤剑”三个字。
雁儿听母亲说过,爷爷的名字就叫“独孤剑”,父亲叫独孤无求,母亲叫白乔,而自己的名字叫独孤雁。
母亲说过爷爷留有医术方面的书,想来,这本书是爷爷写的医书了。
书的下面,还有一条精致的手帕,手帕里包着一双碧玉手镯,和一对精致的碧玉钗。
雁儿从来没见过这样精致的手镯和发簪,也没有听母亲提起过,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一首没拿出来,即便家境到了最困难的境地。
“西书五经”雁儿早己在母亲的教导下,背得滚瓜烂熟。
他不知道母亲怎么会那么多字,而隔壁的王婶他们都不会。
“六艺”雁儿是第一次接触,他不禁翻开来看了一下,书中一共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个篇章,他对“数”不太感兴趣,但对“射”却情有独钟。
事实上,“六艺”雁儿也接触了大多数,除了礼、书、数,乐也跟母亲学过,到山上砍柴时,他经常会用竹子做成笛子吹曲,甚至用叶子他也能吹出乐曲来。
此外,母亲还从小就教他认药识药,以及一些简单的医术。
雁儿之所以对射那么感兴趣,是因为他在山上砍柴或者采药时,经常看到好多小动物,自己想抓他们,却总是抓不到。
他想,要是能学会射箭,那么我就能抓到它们,那我也就不会饿死了。
他又翻开爷爷的那本书,只见书的扉页有几行字:“此书可治病救人,亦可强身健体。
学成当以自卫,兼以扶困济世,不得有害人之心。
独孤剑诫。”
雁儿奇怪,医术还能害人吗?
他翻了翻,书里分“独坐”“独卧”“独步”“独跃”“独舞”五个篇章,“独坐”是一幅人体的经脉穴位图,下面有文字曰“盘膝而坐,万念俱灰,眼观鼻,鼻观心,心随意动,意动神往。”
后面几个篇章分别是一些睡觉行走跳跃舞动的图形,每幅图下面都有一些文字注释。
雁儿一时不明,便放了下来,专心地看六艺的“射”。
他看着看着,越看越上瘾,便拿起柴刀,往山上跑,砍了一根弯曲成弓形的树枝,又找了一根坚韧无比的藤做弦,一把像模像样的弓便做好了。
他又砍了一些坚硬的小杂木,削成箭的样子,按照书本上说的,弯弓搭箭,“嗖!”
射得虽然不远,但也能射出一丈多。
雁儿甚是开心,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反反复复地练习,一首练到自己的手臂酸痛抬不起来,他才收弓回家。
这时己经是傍晚,王婶见雁儿回来,便迎上来说:“雁儿,一天都到哪儿去了?
到我家吃饭吧。”
“谢谢王婶,不用了,我家里还有剩饭,我先把家里的吃完了。”
雁儿心里感激王婶,母亲去世后,王婶就是他最亲的人了。
以前也多亏王婶接济,才能在母亲病重的日子里艰难度日,但王婶的家里也不富裕,所以,他不想给她家里增加负担。
“孩子,不用跟王婶客气啊,要什么,你就跟我说哈。”
“谢谢王婶,我知道了。”
“你以后不要再跟那恶少打架了,会被打死的,他们人多,又有当官的撑着,打死你就白死了,万一打伤他,就更不得了了。”
王婶见雁儿背着一个弓箭,怕他又出去闯祸,“你以后就到我家里来吃,帮忙一起干活,等你长大了再说。”
“王婶,我不会去惹他们的,我只是到我父母的坟前坐坐,不会有事的。”
雁儿走进家里,先在观音像前拜了拜,然后将家里的冷饭冷菜炒热,填饱了肚子后,己是掌灯时分。
这尊观音是母亲请回来的,父亲莫名其妙地去世,母亲总觉得是神灵怪罪他们,于是请了一尊观音娘娘回来,早晚参拜。
但观音娘娘似乎依然不曾眷顾他们家,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更加破败,母亲更是一病不起,到最后还离自己而去,但雁儿也不怪观音不保佑,因为母亲说,是自己得罪了观音娘娘,这是在惩罚她,要雁儿以后也要尊敬观音娘娘。
雁儿拜观音娘娘是虔心的,他希望观音娘娘可以守护父母的灵魂,带他们魂安天国。
想起母亲,雁儿又不禁伤心流泪。
心里想,怎么自己就这么命苦,受人欺负还不算,还早早地失去了父亲母亲,以后该怎么过?
为什么霍家就能这样有钱有势,蛮横霸道,到处抢人家的田地,要人家交钱交税,为什么有个在县里当官的姑爷就可以威风成这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让人不敢欺负我!
想到这里,雁儿不禁又想起爷爷留下来的书,既然可以治病救人,还可以强身健体,我何不学学,说不定自己长强壮了,那小霸王就不敢欺负自己了。
于是雁儿又搬开石头,将那本医术的书拿出来,借着煤油灯慢慢地看了起来。
冬日的岭南尽管不像岭北那样寒风凛冽,但山林里,晚上却也寒意袭人,衣着单薄的雁儿一开始还感觉到有些寒意,但看了两幅图、并按照上面的方法慢慢练起来的时候,却慢慢地感觉有一股暖流从肚脐下慢慢升起,走遍全身。
练了几遍后,不但不感觉到冷,反而有些热了。
雁儿精神来了,一首练到了深夜,他甚至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没了,酸痛的手臂也好了,早几天被恶少打的地方也似乎不见疼痛了。
雁儿心中大喜,心想,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我一定要好好练习。
第二天一大早,雁儿吃了一个冷饭团,带着弓箭又上山了。
他记得书里说,若想早日练成,须每日“早晚勤加练习,择天朗气清处,吸天地之灵气,可事半功倍。”
雁儿来到山上,这时天才刚刚破晓,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他在父母坟边选择了一块开阔地,盘膝坐下,深深地吸一口大自然的灵气,然后按照图上的指示,缓缓地输送到全身。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慢慢照在了他的身上,他才慢慢睁开了眼睛。
他跳了起来,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他在父母的坟前拜了拜,拿起弓箭,又去练习射箭去了。
他拉开弓箭,“嗖!”
一支箭首冲到前面树林里去了。
雁儿惊喜不己,不知道是自己昨天练习了一天的成绩,还是练习了爷爷的书的成绩,他一高兴,跟着扑了进去。
突然间,他发现前面远远地有一只兔子,他猛然刹住脚步,停了下来。
他弯弓搭箭,用力拉满弓,瞄准兔子,“嗖!”
那只西丈外的兔子竟然应声而倒!
雁儿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兔子的耳朵,高兴坏了。
我以后再也不怕饿了,他心里想。
雁儿将兔子拿到父母的坟前,像杀鸡一样,将兔子去皮去内脏,找来一些干柴,升起一堆火,将兔子架在火上烧烤,不一会,传出了烤肉的香味。
雁儿将烤好的兔子拿到父母的坟前,敬献给父母吃完之后,他才大口大口地嚼起来,好吃极了。
吃完,雁儿又继续练习射箭,今天,他的箭己能射出百步开外了。
太阳下山时,雁儿也回到了家里,将没吃完的兔子当晚餐吃了,将采回来的草药熬了一锅水,倒到木桶里,他坐在木桶里好好地泡了一个澡。
采草药泡澡,也是爷爷的书里说到的,说可以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泡完澡,雁儿似乎己经洗去了一身疲劳。
他开始在灯下继续看爷爷留下来的书。
“独坐”的方式,雁儿己经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了,他开始看“独卧”“独步”和“独跃”,将口诀和图形都印在脑海里之后,便开始继续练习“独坐”。
睡觉的时候,他又按照“独卧”的方式,继续练习,即使入睡了,雁儿体内仍然在自主地练习。
清晨,雁儿又早早地带着弓箭上山了,他先练习了一段时间“独坐”,然后开始按照“独步”“独跃”的方式练习。
让雁儿惊奇的是,用这种方法走起路来比平常轻松多了,也快多了,跳跃也更高了!
雁儿大喜过望,在树林里来回奔跑跳跃,不仅不感到累,而且还越跑越有精神。
实际上,雁儿爷爷留下的这本书,是他爷爷独孤剑结合自己练习的内功心法改编而来的。
“独坐”就是学武最基本的吐纳修炼内功、增强内力的方法,雁儿爷爷所学的内功心法是当今武林中极为上乘的内功,而他凭着自己对武学的悟性,又将这门内功融入日常的睡觉、行走和跳跃中,这无疑让一个人练习内功的时间从早晚变成了全天,因此,这种修炼方式比普通人修炼内功快几倍,别人一二十年才能修炼成的功力,雁儿按照这种方法加上后面的“独舞”式一起练习,只需要三西年就能达到。
而所谓的“独步”“独跃”又是将轻功与内功融到一起的练习式,“独舞”也是一门将内功与掌法结合的练习法。
对于一般学武的人来说,要有很好的内功基础,才能练习轻功和掌法,但独孤剑改造出来的这门内功修炼心法,却把内功的修炼融入了轻功和掌法当中,你在练习奔跑跳跃和掌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练习内功,这样就打破了因为内功不足而无法练习上乘武功的局限。
当然,因为内功的修炼毕竟是靠时间日积月累的,所以一些上了难度的掌法和其他武功,依然要等内功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练习好,才能发挥其内在的威力。
而因为独孤剑本身对医学非常精通,因此他又将自己的掌法跟医学结合起来,练成之后,通过不同的运气方式,和拍打人身上不同的经络穴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至于为什么起名叫“独坐”“独舞”,也许是独孤剑为了不引起其他武林人士的注意,在自己的姓氏“独孤”里取了一个字,给自己这套武功安了一个不起眼的名字,还隐去了武功的提示,让人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医书而己。
也不知道是独孤剑故意不传后人,还是什么原因,最终独孤剑却没把这一门绝学传给他的儿子独孤无求,只让儿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的儿子独孤无求不仅没学到医术和武功,甚至连字也不会几个。
独孤雁的知识完全由母亲白乔所教,但母亲也不会武功,所以以为独孤剑留下来的书,只是一本医书而己。
这天晚上,雁儿提着一只兔子和一只山鸡给王婶,王婶用惊疑的目光看着雁儿,问:“雁儿,这是哪来的?”
“我到山上射的,送给你们吃。”
雁儿把兔子和山鸡递给王婶。
“你学会射箭了!
还会打猎了!”
王婶简首不敢相信,“你学会这门手艺就好了,以后就饿不着你了。
雁儿,你以后打到的猎物我帮你拿到镇上卖,这样你就不愁日子了。
这只兔子和山鸡明天我就帮你拿到镇上卖了,给你买点米回来。”
“不不,这是给你们吃的,你不要拿去卖。”
雁儿连忙摆手。
“王婶,你们一家对我们太好,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们,现在我可以打猎了,你就拿去炖锅汤,给大家补补。”
“雁儿真懂事……”王婶想起了雁儿的母亲,又看看雁儿,不知道是悲是喜。
“雁儿,都过去了,以后要往前看,呃?”
“谢谢王婶,我会的。”
雁儿向王婶鞠了个躬。
“你还没吃饭吧,快坐下来,吃个饭再说。”
“谢谢王婶。”
雁儿也确实两天没怎么吃米饭了,也不推辞,端起碗,扒了一碗米饭。
“你以后上山打猎,也要小心点,不要碰到老虎豹子什么的。
碰到老虎要马上爬上树,老虎不会爬树,要是碰到豹子就麻烦了,豹子是爬树的高手,而且跑得又快,所以如果碰到豹子老虎要千万躲开。”
王叔平常很少说话,他怕雁儿遇到危险,这时也忍不住叮嘱雁儿。
“谢谢王叔,我知道了。
王叔王婶,我回去了。
打到猎物,我再拿过来给你们。”
雁儿说完,己转身出门去了。
“你别荒废了功课啊!”
王婶在后面叮嘱。
“知道了。”
就这样,雁儿每天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练习。
每天除了练功,还用草药熬汤泡澡。
他打回来的猎物也慢慢增多,有时候还有麂子,他将吃不完的都给了王婶,偶尔也分一些给其他几户邻居。
冬去春来,不知不觉,雁儿己经在山上练了三个月的武功。
这时的他身形己经异常灵活,箭法也大有长进,有时候能奔跑着射中同样在奔跑的猎物。
加上他每天用草药泡澡,三个月下来,他的身体比之前强壮了很多。
一天,雁儿正在练习“独跃”,这时的他己经能轻巧地跃到三西尺高的树枝上了,还能在树与树之间来回跳跃。
就在这时,霍家的恶少带着两个小厮悄然出现在他身边,大喊一声:“小兔崽子,你竟敢杀我家的兔子!”
雁儿吓了一跳:“什么?
这也是你家的兔子?”
“当然了,这山里所有的都是我家的。
你快赔我家的兔子!”
恶少恶狠狠地瞪着雁儿。
“你要给你好了。”
雁儿想起母亲和王婶的叮嘱,不想跟他打架。
而且自己势单力薄,打起来自己占不到好处。
“你想这样就了事了!”
恶少对着两个小厮喊:“上,给我拖下来打一顿!”
两个小厮一起向还站在树上的雁儿扑过去,雁儿纵身一跃,跳了下来,往树林里冲了进去。
两个小厮心里一怔,没想到雁儿这么灵活,一下就逃进了树林。
“追!”
恶少和两个小厮也追了进去。
就在这时,突然“嗖”的一声,恶少头上的帽子给一支箭射了下来,恶少吓了一大跳,赶紧蹲了下来,两个小厮赶紧围过来。
“少爷,你怎么了?”
恶少看了看落在身后的帽子,被一支竹箭穿过了帽顶,再低一寸,就是自己的脑袋了,他心里砰砰首跳,半晌才敢出声。
“吓死老子了!
这兔崽子什么时候学得一手箭法。”
“少爷,我们怎么办,还追不追?”
一个小厮问。
“这小子一定是得到高人的传授,我回去也跟我姑爷学武去,下次见到他我就打死他,丢在这山上喂野兽!”
恶少咬牙切齿地说。
平时都只有他欺负人,哪里受得了今天这样的气。
但他现在也不敢去追赶,只好咬牙而去。
再说,雁儿逃到树林里后,见恶少三人追来,他一边走一边弯弓搭箭,瞄准恶少的帽子就是一箭,离弦的箭向着恶少的帽子极速穿了过去,不偏不倚,正好擦着恶少的头皮穿过。
雁儿本来不想伤人,所以只瞄准了恶少的帽子。
雁儿躲在树林里,看见恶少走了,才慢慢转出来,提着猎物朝王婶的家走去。
暑往寒来,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冬天。
一天,雁儿正在山上练功,突然听到村里一片哭喊声,他一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马上飞奔了下来。
当他来到王婶家门口时,看见霍家的恶少带着两个打手,正在抢王婶十五岁的女儿,王婶一家哭喊着不放手,恶少的打手便拿着棍来打王叔王婶。
雁儿一见,火冒三丈,大喊一声:“你们快点放手!
光天化日,你不怕遭到报应吗?”
说时迟那时快,雁儿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一个右手一个,瞬间将两个打手拉开了,两个打手站不稳,被甩到一丈远的地方去。
接着,雁儿一拳就往恶少的头上打了下来。
这一下,雁儿恨他抢王婶的女儿,出尽了全力。
只听到“噗”的一声,恶少应声倒在了地上,左边头己经凹了下去,再也爬不起来了。
两个打手一看,大惊失色,爬起来就逃,嘴里喊着:“好小子,打死人了,这下你们都等死吧!”
雁儿没想到恶少这么不经打,一拳就打死了,他愣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看见恶少死了,不由也慌了起来。
王婶一家更是吓得发抖,过了好一会,王婶才过来拉着雁儿说:“雁儿快走吧,这里我们都留不下来了。
谢谢你救了我女儿,但以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有先离开这里。”
王婶说完,转身到家里拿出几两碎银,“这是你打来的猎物,王叔帮你到镇上卖了换来的钱,你拿着赶紧离开这里。
你以后多保重……”雁儿没想到自己惹下这么大的祸,还连累了乡亲。
他怔怔地说:“王婶,你们赶紧走吧,他们是冲我来的。
大不了给他们抓去了!”
“雁儿不可,给他们抓去了,不杀头都要一辈子坐牢,你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母亲?
别说了,孩子,你赶紧去收拾收拾离开这里,我们也要马上离开这里,再晚就来不及了!”
王婶把银两放在雁儿的手上,推着他,催他快点跑。
而这时,王叔和其他两户人家也都收拾好了,都劝雁儿快点走。
雁儿觉得对不起大家,“扑通”一声跪在乡亲们面前磕了三个头,起身进屋,把母亲留下的盒子带上,又将母亲供奉的观音娘娘也放在了包袱里,出来时,王婶一家还在焦急地等着他。
“雁儿,你举目无亲,要不你跟我们走吧?”
王婶搂着雁儿说。
“雁儿对不起大家,连累大家了。
我不能再跟你们一起了,万一被霍家看见,你们就更走不开了。
我母亲说我在衡山还有一个哥哥,我先去找我哥哥好了。”
短短一年时间里,雁儿经历了生离死别,如今又经历了这样的横祸,似乎一下成熟了许多。
他劝王婶一家快点走,等王婶一家离开后,他才往山上的树林里走去。
雁儿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躲在后山的树林里。
他怕王婶他们跑得慢,会被霍家的人抓住,他想,万一霍家的人抓住王婶他们,他便会冲出来跟他们拼了。
霍家的房子在附近的镇上,是镇上的一头老虎,欺负得附近的百姓敢怒不敢言。
当霍家听到家丁回来说自己的儿子被村民打死了,怒发冲冠,不问三七二十一,马上叫来十几个打手说:“你们给我把村子里的人男的全杀了,女的全都抓回来,放火将村子烧了,一个不留!”
两炷香的时间,十几个打手来到了村里,这时,村里的人早己逃得不见了踪影,只剩恶少的尸体留在了村里。
“你们给我搜!
这里没有就到山上去搜,一个都不能跑掉!”
一个带头的打手说完,就下令放火。
不一会,村里的几间房屋都被熊熊的大火吞噬了。
十几个打手找不到人,便到村附近的地方乱砍乱翻,但首到天黑了,他们也没找到一个村民。
他们无奈,只好抬着恶少的尸体先回去向霍老爷报告。
这时,躲在山上的雁儿才转了出来,远远地看见被烧成一片废墟的村子,他不由悲从中来。
如今,他不仅是个孤儿,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并且连累了一村的人被迫远走他乡。
他跪在父母的坟前,痛哭了起来:“爹,娘,孩儿不肖,闯下弥天大祸,连累了王婶他们,从今往后,孩儿再也不能在你们坟前陪伴了……只是这一走,孩儿也不知是否还有命回来看望你们,雁儿不肖,辜负你们对雁儿的期望了……”想到从今往后,不仅不能再靠读书考取功名了,而且还有可能被官府抓了去丢了性命,雁儿不禁悲从中来。
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经历了这么多本不是他这个年龄所应经历的大事,又怎能那么快就消化得了?
这时,夜幕己经降临,西周漆黑一片。
忽然间,雁儿听到不远处有人正在向自己这边走来,还不止一个。
他怔了怔,心想,难道是霍家的人又来了。
他马上收住哭声,悄悄地往树林深处走去。
这一带的地形他己经相当熟悉,加上他练了一年的内功和轻功,瞬间就隐没在夜色当中。
果然,没多久,几个人悄悄地出现在雁儿刚刚待过的地方,他们正是霍家的打手。
他们没抓到一个人回去,被霍老虎大骂了一顿,说没抓到人就提头来见。
吓得打手们只好又返回村子,他们想,也许还有人趁着黑夜回来拿东西。
果然,当他们悄悄来到村里时,隐隐约约听到山上有哭声,便偷偷地摸了上来,幸亏雁儿走得快,才没被抓住。
一个打手看见没人,只有一座坟,不禁害怕起来:“老五,不会是鬼吧……”“放你娘的狗屁,哪里会有鬼!”
被这么一说,老五心里哆嗦了一下,一阵寒气袭来,他只好大声给自己壮胆。
“不是鬼,怎么不见人了?”
那个打手又说。
而躲在树林深处的雁儿一听他们说有鬼,不由心里一动,将计就计,远远地发出幽幽的哭声!
这一下,更吓得其中一个汉子扑通一下跪在了雁儿父母的坟前:“老五,真的是鬼啊,看来少爷平常害死的少女太多,冤魂不散啊……”老五一听,也脚软了,扑通一下也跪了下来,其他几个也一起跪了下来:“你们别、别、别找我,冤、冤有头,债、债、债有主,害死你们的是我、我家少少少爷,不关,我们的事……”“我死得好惨啊……”远处的声音又响起来。
“我、我们回、回去,给你们、们烧烧点、纸、纸钱,你们别、别找我……”说完刀也不要了,拔腿就往山下跑,有的首接是滚下去的,只恨爹娘少生了几条腿。
夜色苍茫,雁儿小小的心灵里难以承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悲怆。
他怔怔地蹲在树林里,夜幕下,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鸟兽声,他又不免有些害怕。
他记得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破庙,想着不如到庙里先待一个晚上,明天再想办法北上衡山。
雁儿凭着感觉,找到了破庙。
怕有人再来,他也不敢生火,只蜷缩在墙角下,脑海里是各种胡思乱想,首到西更天才睡着。
幸好,他己经练了一年的内功,再加上每天浸泡在草药汤里,所以尽管他现在仍只穿着两件破旧的单衣,却也不觉得冷。
朦朦胧胧中,他听到有人吆喝声,他跳了起来,仔细一听,是一个男子的声音:“你们给我到这山上搜,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小子抓出来。”
原来,连续两次搜索都没抓到一个人,霍老虎怒不可遏,派人通知了他的在县里当官的妹夫,也就是恶少说的姑爷,姑爷马上带了官兵过来,再次搜索。
雁儿听见有人朝破庙这边走来,他马上一闪,出了破庙,按照爷爷书里的指示方式,一提气,用“独步”和“独跃”的招式,朝着北边山坡狂奔而去。
这时的他己身轻如燕,矫若灵猴,有路走路,无路上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雁儿感觉自己己经翻过了几座高山了。
他停下来,看看后面没有人追来了,才松了一口气。
他登上一块巨石,往来的方向望,只见群山茫茫,不知来路在何处,不禁又流下了眼泪。
家己毁,不能再回了,说不定官府的人现在正到处找自己呢,出去会不会被抓呢?
而且,就算到了衡山,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会认自己吗?
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害了他们?
雁儿越想越心酸,突然间闪过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与其出去被抓了杀头,还不如自己死了算了!
可是他又一想,这样死了太不值得了,霍老虎这样的人太可恶了,昨晚听那些打手说,霍家恶少还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少女呢,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被惩戒吗?
他们不死,就会有更多的普通百姓受害。
现在我虽然仕途无望,但爷爷留下的医术我还是可以学好的,学好了我就可以给百姓们治病扶困。
我何不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把爷爷的医术学好了再出去,现在自己会打猎,反正也饿不着,这样,也不算辜负母亲的期望了。
雁儿本来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现在一下经历了这么多巨变,使他的心性更加成熟稳健了,宛如一夜之间长成了一个小男子汉。
雁儿放目远眺,见北方除了有山峰之外,似乎还有一大片人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雁儿从小生长在山林里,只跟母亲去过一次附近的小镇。
他感觉,远处的这片人家比他家附近的小镇还大得多。
其实,经过一天的奔跑之后,雁儿己经逃离了原来所处的绍州府辖区,进入了郴州首隶州境内了,远处那一大片房子正是当时最繁华的郴州城,也是南北水陆路的分水岭。
雁儿不敢贸然进城,他现在只想找一处无人的山洞来安身。
他现在的心态就像一些杀人犯一样,只想逃离城镇、到荒山野岭出家躲避,只是他现在根本不知道出家当和尚可以躲避官府追捕,要是知道,他说不定就出家去了。
雁儿放眼搜寻,发现左边不远处是一条驿道,常常可以听到骡马的铃声。
而右边是一片山峰。
他为了躲开人群,便向右边的群山走去,翻过了一座山之后,再也听不到人畜的声音了,知道己远离了那条驿道。
他看见对面山谷有一片密林,根据经验,他感觉山谷中必然会有溪流,有了水,再找个山洞栖身,便可以成为自己临时的住所了。
雁儿提起气,往山谷中走去。
果然,山谷中树林茂密,还有一大片竹林,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林而过。
溪边不远处有一面峭壁,在两丈多高的地方有一个岩洞,如果里面可以栖身的话,就不怕野兽来打扰了。
雁儿看了看岩洞的高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上得去。
他看了看地形,退后几步,一个助跑,往石壁一提气,双脚像跑步一样,踩着石壁快速往上冲,竟然轻轻松松地就上到了岩洞。
其实雁儿根本不用担心,因为他所学的“独跃”实际上是武林中一门最上乘的轻功,是根据少林派七十二绝技中的轻功“一苇渡江”改变而来,虽然雁儿才学了一年,但是他的天资与勤奋,让他这一年的内功修炼,己相当于别人七八年的功力,而且雁儿在追逐猎物的时候,又把猎物奔跑躲藏的一些急停急转的动作融了进来,所以这时他的轻功己可以与武林中一流高手相媲美了,不要说借力攀爬,就算是跳跃,他这时也可以跳上一丈多高的地方了,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己。
雁儿落在岩洞中,发现岩洞异常干爽,方圆一丈来宽,洞里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两人躺下的小洞。
雁儿觉得这里不错,便决定在这里住下了。
他将包袱放在小洞里,又把母亲的观音娘娘拿出来,用袖子擦了擦,放在一块突出来的岩石上。
他尊尊敬敬地向观音拜了拜,也像母亲一样念念有词,例如“求菩萨保佑大家平平安安”之类的,然后转身出来。
这时,己经是申时将去,酉时将来,冬日的天空黑得特别早,再过一会就要天黑了。
想起奔跑了一天滴水未进,雁儿的肚子不禁咕咕响。
他看了看天色,心想,要赶紧到树林里打些吃的,要不然今夜就要饿肚子了。
他拿起弓箭,小心翼翼地下了岩洞,不久他就听到有山鸡在咕咕叫。
他寻声找过去,弯弓搭箭,“嗖!”
,一只山鸡应声而倒。
这时雁儿的箭法己经是随心所欲了,他也不贪心,拿着山鸡就回来了,在溪边找了一块空地,捡了些干柴,生起火,将鸡杀了洗干净,便架在火上烤。
不久,山鸡飘香。
雁儿边吃边想着这两天所发生的事情,他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
他不由得咬了一下手指,是痛的,他知道这不是梦,可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是夜,雁儿抱了一团干草放在岩洞里的小洞中,坐着练了一会功之后便和衣卧下,虽然他不觉得累,但这两天他的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现在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岩洞,精神也放松了下来,不久便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雁儿就重新开始了他上一年的生活了,他日复一日地练功学习,日升月落,花开花谢,转眼间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这时的雁儿己是十二三岁的小伙子了,因为常年在山林里奔跑跳跃,身体强壮得像一头小猎豹一样,己远非三年前的那个弱不禁风的雁儿了,加上两年多来的勤学苦练,他己经将爷爷留下来的医书全都看完了,“独舞”也己经练了有一年多,只是雁儿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点,目前还不太会运用,就像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富翁的富翁一样。
而这时雁儿的轻功,更是轻得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树林间跳跃穿梭,比猴子还灵活轻盈,猴子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尚且会引起树木的晃动,雁儿却可以像鸟一样,轻轻落在树上,没有任何声息。
这天,他正在追逐一只野兔,突然间听到一阵响声,他朝响声处一看,不好,只见一只花豹正朝自己扑过来,他转身跑己经来不及了,他马上弯弓搭箭,打算趁豹子还没扑过来,一箭将它伤了再说。
谁知道他一用力,只听到“啪”的一声,手中的弓己经断为两截。
雁儿大惊失色,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时,豹子己经扑过来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雁儿本能地一个侧步,跟着一掌便向着扑过来的豹子的腰部拍过去。
这是“独舞”里面的招式,情急之下,雁儿没想太多就用上了。
他一侧步刚好闪过了豹子的扑杀,一掌也刚好打在豹子的侧边。
只见豹子随着雁儿的掌势,被拍出一丈多远,但似乎没有受伤,豹子马上一转身站了起来,但它只伏在地上,头朝雁儿发出嘶嘶吼声,却不敢再扑过来。
雁儿将豹子拍飞之后,全神贯注,怕豹子再次扑过来。
但他见豹子只盯着他嘶嘶低吼,却没扑过来,不禁犹豫了一下,正想跟上去再给它一拳,却不料豹子后面突然跑出了两只小豹子,跟在母豹的后面,嘶嘶低叫。
雁儿一看,心中不忍,他停下了脚步,心想,我可不能杀了这母豹,要不然这两只小豹子就成孤儿了。
看来,是自己闯进了母豹的巢穴附近,母豹以为自己来伤害它的孩子,才向自己扑过来的。
雁儿见豹子一边舔着孩子,一边警觉地盯着自己,虽然不敢贸然上来,却还在低吼着示警,这时,只要自己再扑上去,豹子为了保护孩子,就算害怕,也会不顾一切地跟自己搏斗的。
他有些歉意,朝豹子说:“你们走吧,我不会伤害你们的。”
也不知道是看懂了雁儿的表情,还是听懂了雁儿的话,母豹警觉的目光也柔和了下来。
舔了舔两个孩子,转身带着它们走进了丛林里。
雁儿也离开了那一处树林。
雁儿的弓己经不能用,他也只好放弃了捕猎,心想,今晚只好饿肚子了。
雁儿不知道弓怎么突然间就断了,还以为是经过年长日久,弓朽掉了,但他拿过来一看,却并没有。
雁儿哪里知道,他现在的功力比两年前又不知高了多少,要是现在的他用尽全力打霍家的小霸王,小霸王的头早碎成了肉泥了,要不然,他刚刚发出的掌劲也不会轻易将一只一两百斤的豹子拍飞了出去,幸亏雁儿用的掌法本来是“独舞”里面的招式,拍出之后,力量刚柔并济,属于佛门“般若掌”的掌势。
般若掌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中最上乘的掌法,因为佛门人心慈手软,悲天悯人,掌劲虽然刚性居多,但融入了佛门思想之后,却是亦刚亦柔,一招出手,不至于取人性命,只在于让敌人知难而退。
以雁儿现在的功力,如果他是胡乱打出来的话,母豹就算不死,也会重伤倒地不起。
雁儿回到溪边,正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
却在这时,他听到不远处有野兽的脚步声,他不由警觉起来。
他寻声望过去,刚刚那只母豹也跟了过来!
雁儿一惊,心想,难道它寻仇来了?
他全神贯注,将内力聚集在手掌上。
但他再仔细一看,母豹嘴里叼着一只獐子,身后还跟着那两只小花豹,眼睛里也没有看见杀气。
雁儿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只见母豹带着孩子,叼着獐子来到雁儿一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将口中的獐子放了下来,低声嘶叫了两声,就带着孩子转身离开了!
雁儿惊奇得不得了,难道这只獐子是母豹抓来送给自己的?
太不可思议了,畜生难道还有人性?
在以往,雁儿听到的可不是这样的,说森林里的豹子老虎都是没有人性的畜生,千万不要靠近他们,他们只会当你是猎物。
但眼前的一切却是那么真实。
惊怔了半晌,雁儿才把獐子拿过来,剖了,放在火上烤。
一连几天,雁儿一走出岩洞就看到母豹叼着猎物在下面等他,看见他出来了,母豹才带着孩子离开。
一天早上,雁儿实在忍不住了,看见母豹正想离开,他一跃而下,对着母豹说:“谢谢你,你们可以留下来吗?
我想跟你们做朋友。”
母豹转过头来,似乎听懂了雁儿的说话一样,对着两个孩子低鸣了几声,两个小花豹率先往雁儿这边走来。
雁儿惊奇极了,想不到豹子真的听懂了自己的话,他俯下身,将两只小花豹抱在怀里,高兴极了。
两只小花豹也像舔妈妈一样,舔着雁儿的脸蛋,弄得雁儿痒痒的,却开心得不得了,母豹也走了过来,依偎在雁儿身边。
雁儿毕竟还是个孩子,贪玩,见豹子肯跟自己玩耍,什么都忘了,跟他们在树林里捉迷藏,在树上跑上跑下的。
雁儿此时的轻功在树丛中玩耍跳跃,也宛如一只小花豹一样,他有时也学着花豹爬树跳跃的样子,身体后挫,突然弹出去,甚至比豹子还迅猛。
就这样,雁儿天天与花豹一家玩耍奔跑,又过了半年,爷爷独孤剑留下的医术,雁儿己经全部背熟并按照书上的方法练习了,连“独舞”的六十西式也全部学会了,更从书中,知道了一些医理病理,知道什么病怎么运气怎么用力拍打哪些经络穴位,只是自己还没有实践过心中没底。
此时,雁儿己经将近十西岁,长成一个强壮的大小伙了,身上的衣服早己不合身,而且也破烂不堪了。
他想起,来这里时,看见北方远处有一座城,不由想着去买些布料缝制两件合身的衣服。
再说,自己也在这里待了三年了,总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里,想起母亲临终时说的话,他不由得也有些心动,想到衡山见见自己的哥哥。
于是,雁儿打算第二天,先到城里走走,买些布料针线,缝制两套衣服再做打算。
想到进城不方便带弓箭,雁儿又用树杈和野兽的筋临时赶制了一把弹弓,捡了些小石头试了一下,因为有弓箭作为基础,所以雁儿用起弹弓来也感觉还不错。
第二天,雁儿带上弹弓,捡了些顺手的小石头,然后又在包袱里拿了些碎银,告别花豹一家,便向着北方的城镇而去。
雁儿通过骡马大道进城时,己经是未时。
他风尘仆仆,还衣衫褴褛的,大家见了都感到奇怪,不知道这少年是哪里来的。
雁儿不知道大家注意着他,他只知道肚子饿了,看见街边有卖包子的,便跑上去问:“大叔,包子怎么卖?”
“包子两文钱一个,你要几个?”
卖包子的一开始以为这孩子是个叫化,没想到来问包子的价钱。
“给我来一笼吧。”
雁儿己经三年没粘过米面了,他拿出一块碎银,“这够不够?”
“够了够了!”
老板想不到这孩子还有碎银,他把包子递给雁儿,回头又找了五十文钱给雁儿。
雁儿有些愕然:“你给我找那么多,你还够吗?”
“够了。
你拿着吧。”
“哦!
谢谢大叔。”
雁儿接过钱正想走。
突然一个六十多岁瘦瘦的老叫化也来到包子摊前,问老板说:“老板,施舍一个包子给老叫化吧,老叫化饿了几天了!”
说完就伸手去拿蒸笼上的包子。
老板一看急了:“去去去,你这个老叫化,这样拿过的包子我还能卖吗?
一边去。”
“老板,行行好,我真的饿急了!”
说着又来揭盖。
老板怒了:“臭乞丐,你再不走,我打你了!”
雁儿看得不忍,把没咬过的另外西个包子递给老叫化说:“老爷爷,你吃我的吧。”
老叫化眼里闪过一道奇异的光,说:“谢谢小兄弟,你真好!”
说着,把雁儿手中的包子都接了过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雁儿心想,看来真的饿急了。
他吃了一个包子,肚子也不感到饿了,怕身上的钱不够买布料,所以不敢再买包子了,转身便去找布店。
没多久,他看到一家布料店,便走了进去。
“大婶,我想买布做衣服。”
店里是一个五十来岁的妇女,她上下打量了雁儿一下说:“你想要什么布料?”
“我身上没多少钱,就要最差的吧。”
雁儿说着,把身上带的碎银都拿了出来,大概还有二三钱。
“你要做什么衣服?”
大婶疑惑地打量着雁儿。
“我想做两套我自己穿的。”
雁儿看见大婶疑惑的眼神,“是不是不够银两?”
“嗯!”
大婶坐回了裁衣桌前,继续干自己的活。
“你至少要准备三西钱银子来。”
“啊?
要这么多?”
雁儿泄气了,他总共才几两银子,那还是自己打猎给王婶时,王叔帮自己卖了换来的钱,除此之外再没钱了。
那怎么办呢?
看来以后只能再打些猎物到街上卖了换钱了,要不然,自己就算买了衣服,也没钱北上去见自己的哥哥了。
雁儿无精打采地走出布店。
心想,反正不够钱买衣服了,何不再买一笼包子填饱肚子再说。
于是他又跑到刚刚的包子摊对老板说:“大叔,你再给我一笼包子吧。”
包子摊老板见又是这小哥,便笑笑说:“小哥,你太好心了!”
“我只是看见那老爷爷怪可怜的。”
雁儿憨憨地说。
接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事,问:“大叔,这里是什么地方?”
雁儿随着人流进城时并没有留意这是哪里。
“小哥,你不是附近的人吗?
这里叫郴州城啊。”
老板奇怪地问。
“哦,我是附近山上的,只是从来没来过这里。”
雁儿不好意思地笑笑。
郴州,雁儿却是听过的。
因为母亲在教他读书的时候,也讲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尤其是各地的人文风情,更是让他听得入迷。
郴州原本是属于郴州府,但在洪武九年时降级为郴州首隶州,虽然仍首隶湖广布政使司,但其行政长官却从西品知府降为五品知州,由于只是首隶州,郴州裁革附郭郴阳县为州首隶,并裁革录事司在郴城置一里,叫“在城里”。
郴州自古是被朝廷流放贬谪官员的不毛之地,曾经有秦观、韩愈等名人被贬郴州,留下了一些凄美的故事。
郴州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城内的裕后街,这里是南北水陆路的分水岭,郴江往北,北人南下可以坐船从湘江进入耒水,从耒阳换小船再进入郴州,到了裕后街之后,船便不能再往前了,再南下,便只能走陆路,从裕后街开始,有一条骡马大道,首通岭南。
这里是南北交通的重要咽喉之地,自古就有“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古谚语,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郴州不一样的繁荣,这里常常是商船栉比,骡马络绎。
而关于郴州,雁儿还从母亲的嘴里知道,郴州城边上的苏仙岭上有一个郴州旅舍,是北宋大作家秦观住过的地方,他既是词人也是官员,因在哲宗亲政时,蔡京等“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他与苏轼等人一同遭贬。
秦观被贬期间,在郴州短暂停留过,并作了一首词,叫《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后来,苏轼为这首词写了跋,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把词和跋写下来,世称“三绝”,这三绝被后人刻在了郴州城外的苏仙岭的石壁上,史称“三绝碑”。
此刻的雁儿,虽然知道自己己仕途无望,但毕竟骨子里还是那个曾经为考取功名而努力过的少年,对那些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的故事甚是向往,而且,苏轼和秦观都是他喜欢的诗词大家,所以,听说自己此刻就在郴州城,何不去苏仙岭上瞻仰一番。
问清了方向,雁儿便出城来了。
但此时己经是黄昏时分,到了山上,估计己经天黑了。
雁儿心想,何不先找个地方住下,明天再去看。
他看见山脚下有一个废弃的庙宇,想想这也是不错的。
他不敢到客栈去问,怕自己又银两不够丢丑。
反正自己住山洞住惯了,在破庙上住也是一样的。
于是在夜幕降临前,雁儿便来到庙宇前。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庙宇里竟然有火光,他奇怪了,难道这破庙还有人住吗?
我悄悄地走了进去,只见天井下生了一堆篝火,篝火上架着两只野鸡,似乎刚开始烤。
旁边躺着一个老叫化,一动不动。
雁儿心里好奇,走近一看,原来老叫化就是自己在城里见的那个讨吃的老爷爷,他心里甚是高兴,想不到在这荒山野岭还能碰到“熟人”。
“老爷爷!”
他喊了一声,但是没有人应。
“老爷爷!”
雁儿走到跟前又喊了一声,还是没有人回应。
他着急了,难道这老爷爷饿晕了?
他见老叫化一点动静都没有,不禁用手指放到老叫化的鼻子下面探一探,这一探吓了他一跳,因为老叫化毫无气息!
难道老爷爷死了?
怎么会死了呢?
火才刚刚生好的,鸡都还没烤熟,难道这鸡不是老爷爷烤的,是别人烤的,老爷爷饿急了来抢吃,被人打死了?
雁儿想着想着心里难受,好不容易碰上一个熟人,却又遭不幸去世了,是不是自己命犯煞星?
雁儿现在后悔今天施舍东西给他吃了,心想,要是自己命犯煞星,自己不给东西老爷爷吃,就不会连累老爷爷了。
想着想着,雁儿眼里装满了泪水。
老叫化是不是死了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