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兰的伤好了七分时,李凤英重新打开了堂屋的接事门。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取下挂在院门上一个月的"暂停看事"木牌,换上了崭新的红布条——这是出马仙重新接诊的信号。不到半个时辰,就有求医者上门了。
"李仙姑!您可算开门了!"村东头的王婆子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拽着个面色青白的少年,"我家二小子撞邪了,整夜说胡话..."
李凤英示意王婆子小声点,指了指西屋——秀兰正哄着云晓睡回笼觉。自从回到娘家,秀兰的作息完全跟着云晓走,夜里孩子一有动静就醒,白天得空就补觉。
"这边请。"李凤英把王婆子引到堂屋,顺手点燃三炷香***香炉。
青烟袅袅升起,在供桌前盘旋不散。王婆子看得直咽口水,她听说过李凤英的本事,但亲眼见到这种超乎常理的现象还是头皮发麻。
李凤英闭目掐诀,片刻后睁眼:"是冲了黄仙,不碍事。去准备三斤鸡蛋,两斤白糖,今晚子时在十字路口..."
话没说完,西屋突然传来云晓咯咯的笑声,紧接着是秀兰无奈的轻哄。李凤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但很快又恢复出马仙应有的肃穆表情。
王婆子却瞪大眼睛——她分明看到供桌旁蹲着一只雪白的黄鼠狼,正歪头听着西屋的动静,那模样活像个人!
"李、李仙姑..."王婆子声音发颤,指着那只黄鼠狼。
李凤英瞥了一眼:"没事,是黄二姑。"语气平常得像在介绍自家亲戚。
王婆子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更让她惊骇的是,西屋门缝下突然钻出个纸人——那是李凤英平时用来传信的小法术——蹦蹦跳跳地来到供桌前,居然开口说话了:"秀兰问,中午吃面条行不?"
"都行。"李凤英随口应道,转头对目瞪口呆的王婆子说,"您继续说,孩子是怎么撞邪的?"
王婆子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了,最后是李凤英写好符咒,又给了包香灰,嘱咐她按法使用,这才千恩万谢地走了。临走前,王婆子偷瞄了眼西屋,隐约看见秀兰抱着云晓在窗前晒太阳,而那只白黄鼠狼就蹲在窗台上,时不时用尾巴扫一下云晓的小脚丫。
"怪事..."王婆子嘟囔着,"这一家子..."
消息传得飞快。不到三天,十里八乡都知道李凤英又接事了,而且堂口的仙家们似乎比以前更活跃。来求医问事的人络绎不绝,但没人敢大声喧哗——因为李仙姑立了新规矩:看事时不得惊扰云晓睡觉。
秀兰很快适应了娘家的新生活。每天清晨,她趁云晓还没醒就起来做早饭;等李凤英开始接诊,她就带着云晓在西屋或院子里玩;午饭后,祖孙三代常常一起小憩;傍晚则是全家最温馨的时刻——张大山会拄着拐杖给云晓讲故事,铁柱则变着法儿逗外甥女开心。凤英每天早晚的供奉已经成了家里的常态.